湖北足球回马枪杀入全运会 平民球队思念蒿俊闵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6月11日15:15 长江商报
没有球星、缺少真核、甚至没有鲜明的湖北特色,不过在全运会男足预赛中,湖北队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杀入了第十一届全运会男足甲组的决赛却是“货真价实”。在武汉队退出中超之后,作为湖北足球未来的希望,这支全运会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肩负了地区足球振兴的重担,正如主帅李军所说:“小组出线,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比上届十运会队和本届全运会队,我们不难发现,两支相差四年的球队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对比·选才
十一运队更“专业”
2002年,为做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工作,当时省足管中心以省足协的名义与武汉市足协签订了人才流动协议,有力推动了全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工作。以前分属于省、市足协的省足校、省体校、市足校、市体校四个青少年培养基地,现在形成了整体竞争、共同发展的态势,四个基地的适龄球队经常在一起比赛、切磋。2002年,省足管中心还出台了U-13(13岁以下)年龄段的选才标准,重点队伍提前两届(8年)组队。在此基础上,十运会男足队和十一运队两支队伍开始先后筹建。
不过由于当时武汉足球仍在为冲超而努力,湖北集中人力和财力放在冲超,因此当年的十运会队前期可投入的资金有限。湖北足坛名宿高作战认为:“就选才而言,目前这支湖北队更好一些,这个年龄组有省市两个队的人才可以选,而十运会队要困难一些,可供选拔的人才只有一个队。”为了选拔人才,十运队的主帅胡一俊不得不自己去找苗子,日后入选国青的小将姚翰林就是胡一俊在一次小学生足球比赛时淘到的“宝贝”。
相比十运会队,目前这支湖北队更大的优势在于专业训练,2004年武汉冲超成功后,根据中国足协的要求,顶级俱乐部必须具备三支完备的梯队,而省市足协的梯队经过选拔被纳入了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管理的系统,这也让这支青年军在成长中获得专业培养和指导。
对比·核心
湖北队缺少“蒿俊闵”
就目前这支湖北队而言,最大的一个弊病恐怕就是没有核心球员。特别是球队的中场缺少一个组织核心。从预赛阶段的比赛来看,湖北十一运队仅失两球,后防大将梅方功不可没,尽管在防守上梅方贡献不少,但他不擅于进攻,从特点上来看,身高1米85的梅方也不是组织型人才。
从中场来看,李行、王康、孔令龙等人都可以组织进攻,宋勰、孟威、柯钊等人也各有特点,但从实战结果来看,湖北队有威胁的进攻并不依赖某个人的组织,而是靠整体的配合,能灵光一现,留给人深刻印象的仅是锋线的周燎和左边路袁明灿。
湖北队的技术顾问高作战评价说,“这个队更多地依靠整体实力,没有能力特别突出的队员,打顺了能多点开花,但打不开局面,就可能陷入全盘被动。”
湖北队的这个特点与十运会形成鲜明对比,十运会主帅胡一俊表示,“以前我们队有核心,后防有蔡曦,前卫线上人更多,姚翰林、蒿俊闵都是技术型球员,中前场球员也有更多选择。”据了解,湖北十运会队共有28人,其中能够出任前卫的多达半数,而且像姚翰林、蒿俊闵、刘智明、文凯、祁重喜等能力突出的队员更是可以胜任多个前卫位置。
当时入选过各级国字号的蒿俊闵是队内的核心,早在参加预选赛的时候,蒿俊闵就进入了当时湖北队的报名名单,但由于锁骨骨折未愈,蒿俊闵未能在预赛中亮相。“预赛打姚翰林、决赛打蒿俊闵”这是当年湖北十运队的真实写照。后来也正是凭借蒿俊闵的出色表现,帮助湖北队杀入了四强。
对比·预赛
慢热之后迎来爬升
由于年龄限制,全运会的比赛在国内足坛属于青年比赛,大多数球员没有经过大赛经验,在心理上显得不太成熟。在湖北两支全运会队伍的对比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共同规律:慢热-调整-提高!
2005年3月23日,十运会男足预赛武汉赛区开打。由于受九运会成绩影响,排名靠后的湖北省十运队与广东、北京、重庆和陕西同被分在一个小组。该组各队实力接近,被称为“死亡之组”。
首战重庆队,湖北十运队在多一人应战的情况下,与对手战成1比1,最后凭借点球惊险胜出;次战陕西,湖北队放开手脚,攻势如潮,轻松以5比0大胜;第三场比赛,湖北队在占据场上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北京队偷袭得手,以0比1失利;而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湖北队背水一战,以1比0战胜广东队。小组赛结束,鄂京粤三队同积9分,湖北队幸运地通过抽签的方式夺得第一名,从而晋级十运男足决赛阶段比赛,最终赢得了第四名的成绩,平了湖北足球在全运会的最佳战绩。
四年后,这样的经历发生在李军率领的十一运队身上,这次首战浙江,也是对手罚下一人的情况下,被对手逼平,第二场对阵火车头则又是一场5比1的大胜,不同的是第三场和第四场湖北队都获得了胜利,毫无争议地以小组第一出线。
对比·特点
小快灵的迷失
“我们还没有打出湖北足球小快灵的特点。”尽管湖北队以小组第一的身份从武汉赛区顺利出线,但主帅李军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上届湖北队,这支炙手可热的球队没有太多流畅的配合,昔日湖北足球两翼齐飞的画面也鲜见。
相比于十运会队,本届全运会队在身高上普遍高于师兄们。作为湖北队的技术顾问高作战认为:“十运会那支队中周恒、姚翰林和文凯等人个子都不高,场上高个子球员除了守门员,就是后防线上的刘杰和蔡曦。”因此,主帅胡一俊“因材施教”,制定了符合队员特点的打法,那就是强化传统湖北队的“小快灵”风格,而在球场上,队员个性飞扬地展示自我,常常有亮点,当时20岁的姚翰林,擅长突破、视野开阔、传球准确,常常在突破中一时兴起,还玩起了穿裆过人,动作一气呵成。
前锋线上的谭斯能拿能控、入选过国少队的徐擎以速度见长,是十运队中不可缺少的尖刀,在预赛最后一场生死大战中,正是他的关键进球,确保了武汉队的出线。
不过,这样的特点在本届全运会队身上已经不再,高作战表示,这样的变化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足球需要依靠整体团队作战,尽管没有特点突出的队员,这个队整体不弱,特别是防守还比较稳固,但在具体场次,需要一些关键球员挺身而出,帮助球队改变局势。”高指导认为,从预赛来看,前锋周燎具备潜质,但还未能发挥他在国青队时的状态。此外左边路的袁明灿传球也颇具威胁。
对比·目标
李军:争取拿奖牌
1987年,作为队员,李军曾在六运会上帮助湖北队夺得过第四名的好成绩,那也是湖北足球在全运会历史上的最好名次。有意思的是,十运会主帅胡一俊也是当年李军的队友,两人同时经历了全运会。22年后,李军终于以主帅的身份率领弟子再次征战全运会。
他说:“作为主教练,我希望自己的弟子能比我强。湖北队还没拿过全运会的奖牌,我希望年轻人能实现湖北足球的多年夙愿。在成绩上有一个突破。”
四年前十运会备战时,主教练胡一俊总是提到一个困难:球员不能全部归队,给训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时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蔡曦、夏勇、姚翰林、徐擎、谭斯、周恒等主力都被一线队征召,而“核心”蒿俊闵早早地转会到了天津泰达,错过了全部预赛阶段的比赛,跟球队的磨合时间短,这对于十运会的备战非常不利。
与四年前不同,目前的湖北队阵容齐整,尽管在打全运会预赛的同时还要兼顾乙级联赛,但两种比赛并不冲突,而且队内有张斌、王文华、蔡曦等老队员的“传帮带”,李军制定了“以战养战”的策略,就是用全运会和乙级联赛相互穿插,保持球队的状态。
随着比赛的深入,球队没有了出线后两线作战的疲劳,反而有渐入佳境的感觉,这也给了李军和他的球队有了创造湖北足球全运会历史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