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日职业足球发展历史 同一个起点不同的归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13:30 足球-劲体育
特约记者邓丰报道 回到1997年,中日两国的足球环境是这样的:日本公司倒闭和银行破产司空见惯。这年11月,历史最悠久的金融机构山一证券宣布破产。在过去的1年中,已经有13家银行、2家证券公司和1家保险公司宣布破产。日本人纷纷结清户头,将钱塞进美国银行。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交易所指数下跌了70%。一部名为《失落的天堂》的颓废影片迅速走红。制片人解释道:“我们日本人开始产生怀疑我们的价值和整个民族。”这时,创立于1993年的J联赛也处于了极度低谷。
当然,走过了4年的甲A联赛也在1997年遭遇了十强赛中伊朗队的痛击。中日两国的足球似乎生而多难。然而,此后的12年间,日本却接连4届冲入世界杯,2次获得亚洲冠军,俱乐部、青少年战绩蒸蒸日上……而中国足球除了2002因偶然因素冲入一次世界杯外,几乎片甲不留。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东亚两国的足球轨迹?
足球的明治维新
1992年在日本足球的历史上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当时,横山兼三兼任国家队、国奥队主教练,在冲击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预选赛中失败,此事直接导致“横山体制”解体。日本足协决定首次聘用外籍教练出任国家队主帅。对于这一举措《日本足球》月刊称之为“日本足坛的明治维新”。
在这之前,在日本足坛上层人物的头脑中,“国家队一级的教练员必须由本国人出任”的观念根深蒂固。根据日本足协体制规定,国家队主教练的人事权归属各公司,薪水由所属公司支付,如横山兼三就是当时三菱公司职员。这样,日本足协在国家队主教练的聘用问题受到来自公司的多方掣肘。
与此同时,川渊三郎、釜本邦茂正奔走于日本各大企业总裁的办公室之间。他们的目标是建立起日本的职业足球联赛。在横山失败之前一年(1991年)日本足球职业联赛(J联赛)才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登记设立。这肯定是不够的。
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从前销售汽车轮胎或制定行车时刻表的商家们开始规划职业足球了。他们钱很多,但经验相对较少。日本人很高兴看到外国人,不管是柏林交响乐团还是洛杉矶湖人队。在与特谢拉及阿维兰热的争斗中失败的济科被聘为鹿岛鹿角队教练,月薪10万马克。在聘用第二位超级球星时,日本人展示了他们的技巧。1986年世界杯最佳射手加里·莱因克尔得知自己的大儿子乔治患了白血病以后,他突然决定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些顶级俱乐部用数百万的薪金和保证金来吸引他,但只有日本人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以丰田公司做后盾的“名古屋鲸八”俱乐部保证以最佳医疗方案24小时护理他生病的儿子。他们聘请了三位专家,配备了护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医疗器械,并组成了一个护理小组。日本人中标了。最初的时候日本人几乎把半支韩国国家队弄到日本踢联赛,最早还将贾秀全弄过去———一切都以当时的日本足球水平来衡量的,他们需要优秀球员。
市场化的极致
J联赛有一些独特的规则。比如,甲A在2002规定“每场必须有两名21岁以下球员上场”,结果到了现在出现各个队都在比赛最后阶段换上两个年轻队员亮相一下。J联赛在此之前就有明确规定,每个队的21岁以下球员在全年的联赛中必须达到一定的上场时间比例。而J联赛一度要求每场比赛都决出胜负(打加时,点球),这也让欧洲和南美外援苦不堪言。说得简单一点,加时赛意味着超额工作,在最坏的情况下,每周的加时赛加起来相当于整整一场比赛(3次30分钟的加时赛)!表面上,日本人更愿意接受通过公平手段直接取胜的思路。实际上,这是为了给观众提供额外的“消遣”。J联赛曾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冠军争夺总冠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排名榜前面部分的假球。同时一度也有规定,排名倒数第三的球队和乙级联赛第三名争夺升级名额,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排名榜后面球队的假球。从那时起到2009年,J联赛一直处于良好的上升势头。
2006年,J联赛的转播权就卖到了50亿日元(约合5000万美元),07年则达到70亿日元。这些钱的20%归J联盟投以使用,其余都会分给各俱乐部,而这部分收入只会占到俱乐部总收入的10%左右。这样每个日本球队的总收入轻松超过1亿人民币。2003年J联赛财务报表,每一个J联赛俱乐部年收入大约为2600万美元,其中包括广告、赞助费、转会收入、门票。其中门票一项的收入,一般的球队都能达到400万美元以上,这是80%的上座率保证的。
以这一年为例,J联赛每个球队的平均支出为2580万美元,总体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支出最大的球队会花掉3719美元,最小花钱的俱乐部只有1370万。这样“大开大合”的足球,在东亚非常罕见。日本发达的经济让日本足协和日本企业在亚洲独步天下。据悉,仅仅是球员注册费用一项,日本足协就进账不少。日本有100万注册球员,每人每年的注册费用约合100美元,这样,光是这项费用日本足协就有了一亿美元。
中国的社会话题
日本足球发展到今天冠绝亚洲的地步,除了得益于其民族自身的特点和做事风格外,最大原因就是其市场化达到了一个极致,对中国足球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效仿的,因为市场经济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就是自由经济,由于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和利润最优化,因此对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来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足球领域的职业化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开拓市场经济的一个缩影,所引出的各种问题实际上也是当今中国问题的缩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目前中国经济在强势发展的同时,走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市场化改革出现了一些矛盾,包括医疗、教育、住房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都充满争议。这些隐性矛盾的暴露,在逼问着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遇到的问题,究竟是市场化不充分引起的还是市场化过度的产物?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来说,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就是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三十年,中国社会不可能走倒退的路。只是,制约着市场化的是,公有制占绝对主体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政府逐步放权、部分国有企业逐渐改制的过程。
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大量的优质资产被“优先”的转让给“当权者”,同时政府又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只是将政府无法经营的劣质资源交给市场,推行市场化改革,这样就出现优质资源领域的行业垄断和劣质资源领域的“官进民进,官退民退”现象。
中国足球职业化就是这一系列矛盾的缩影,政府足球的大行其道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无论是如鲁能这样的国企球队还是民营俱乐部,在中超这个市场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包装下,实质上是代替政府花纳税人的钱。目前看来,中国足球市场化遭遇的是和中国社会整体经济一样的问题,没有今天暴露出的问题,就很难有未来突破性的发展。 让人惊恐的数字
2008年12月24日,大阪钢巴队以1.5亿日元转会费(约合人民币1100万),两年2.2亿日元的薪水(约合人民币1600万)从全北现代队引进了韩国国家队前锋曹宰榛。
2009赛季,中超联赛第一轮平均上座率20730人,J联赛为21478人。在J联赛前7轮的比赛中,场均上座达到了19200人。第2轮,浦和红宝石队主场打东京FC队,观众人数达到了惊人的50802人。
2009赛季亚冠小组赛,4支日本球队全部出线,其中3支取得小组第一。4支日本球队在小组赛的每队进球都超过了一位数,他们在24场比赛里一共打进了53球,仅丢了20球。
90年代末经济面对重大打击,加上亚洲金融风暴,J-League一度步入低潮,球赛入座率大减,但随着2000年推出足球彩券及成功举办2002世界杯,令J-League止跌回升。
2007年6月,日本足协为浦和红宝石主场的球迷骚乱开出了2000万日元(大约18.7万美元)的罚单,这也是日本J联赛历史上最严重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