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家队百年历史上有两支球队被奉为永恒经典:一支是1937年在友谊赛中8比0横扫丹麦的“布雷斯劳之队(Breslau-Elf)”(比赛地为布雷斯劳,即今天的波兰弗罗茨瓦夫),曼海姆中锋西夫林独中五元;另一支是1972年在涌进10万人的温布利大球场3比1撼倒英格兰的西德队,这是当年欧洲杯的1/4决赛首回合,也是德国足球史上头号天才球星内策尔的巅峰之作。
因无缘见证经典而遗憾?没必要。只要没有错过7月3日在开普敦绿点球场上演的那场世界杯1/4决赛,身为德国球迷的您就毕生无憾了。这支4比0横扫阿根廷的德国队,这支攻防两端都堪称完美的球队,已然超越上述两支百年经典之师,成为德国队史上的第一强队!
小组赛遇险有益
南非世界杯上的德国队已然成为“人民的冠军”,赢得了海量球迷的心,超越那支在4年前写下“夏日童话”的“克家军”。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何这样一支星光黯淡、经验不足且大赛前连遭打击的德国队,竟能在南非这块陌生的土地上,突然蜕变为一支能将美丽足球与胜利哲学完美结合的“准冠军之师”。
对于德国队改走华丽路线,本报早在5月底便看出苗头。当时德国队在热身赛中客场3比0完胜匈牙利,水银泻地的中路渗透令人赏心悦目,前所未见。但本报当时也提出了“华丽德国丢传统”的观点,指出这支球队似乎丧失了定位球配合和两翼传中这两大传统优势。到了世界杯小组赛末轮险胜加纳晋级16强,本报又发现德国队不如以往高效,特别是在前2场小组赛中挥霍了大量机会,甚至连点球都罚不进。
不过经历了对塞尔维亚和加纳这两场小组赛的磨练,这支球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德国队迅速成熟了起来。正如主帅勒夫所说的那样,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可以迅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且在具备不俗实力的情况下,经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进入淘汰赛后,卸掉小组出线压力的德国队重新踢出首战对澳大利亚时的美丽足球,同时重拾了门前高效的传统,接连重创宿敌英格兰和阿根廷。从战术上看,定位球配合与两翼传中的传统也适时回归,防守纪律性与协作性也越来越强,各个方面都日臻完美。
按照剧本选演员
德国队对美丽足球的追求,始于克林斯曼任内,勒夫已为此耕耘6载,但直到今天、直到巴拉克缺席时才迎来丰收。巧合?不!不能否认巴拉克对德国足球的贡献,不能否认他仍是德国目前唯一的世界级球星,但他为国效力时德国队却始终踢不出今天这样的水平。足球就像电影,巴拉克是优秀的演员(弗林斯也不差),但并不适合勒夫的剧本,特别是在他的速度、攻击性和活动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大佬”缺阵让其他老将焕发了活力,让年轻一代的责任心迅速增强,人人勇于站到前台:弗里德里希证明了自己不再是拖后腿的人、而是后防司令官,拉姆证明了自己是队长袖标当之无愧的佩戴者,施魏因斯泰格证明了自己能比老迈的前队长做得更好,厄齐尔证明了自己才是4231阵型中进攻组织核心的理想演绎者,托马斯·穆勒证明了自己确实是“轰炸机”盖德·穆勒的接班人……
不容忽视的是,德国队还拥有一个共事了6年、精益求精的后勤团队,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国家队都不具备的条件。大部分球员把新闻官施坦格视为队友,而不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足协官员。德国队拥有7名拜仁球员,而拜仁在过去一个赛季参加了53场正式比赛,其中拉姆一场不落,施魏因斯泰格和穆勒也几乎全勤,但这三人在世界杯上却仍能场场跑动超过10000米,这必须归功于克林斯曼当初从美国带来的体能训练团队,还有营养师和大厨。
德国足球从来不缺冠军,缺的只是认同。如能在认同最大化的情况下成为世界冠军,“勒夫男孩”将注定成为现代足球永恒经典,超越1954、1974与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