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成为亚洲采购冠军 联赛首轮转会新政沦为鸡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3月24日20:01 足球周刊
安贞焕随时可能离开中超?
3月21日开打的“超六世”首轮创造了无数“第一”。但若论真正的开天辟地头一遭,还是“3+1”政策的正式推行,让每支球队在场上都可以同时派出4名外援出场。河南建业的韩国外援宋泰林成了第一位借此规则亮相中超的“+1”球员。而澳大利亚人乔尔·格里菲斯的头槌则为“+l”的外援们打开了进球帐户。
中超第一轮,17位注册的亚足联所属球员共有14位出场且均为首发,但总共只打人1球,与当轮联赛22球的进球总数相比,只是一个极为鸡肋的数字。
人气偶像安贞焕,德甲猛将安塔尔,还有一批澳大利亚的国家队和国奥队球员,中超因为这17人的到来而有了更多的谈资。但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的联赛在3外援的基础上,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所谓的“+l”配额呢?
亚洲采购冠军
中超揭幕战,河南建业主场对广州医药。某电视台的解说嘉宾一边解说一边嘀咕为什么河南队只派出两位外援。这情有可原,因为无论是看出场名单还是场上表现,人们都很难把河南队的韩国后卫宋泰林与其他中国球员区分开来。包括那位被稀里糊涂算成“外援”的中国香港球员吴伟超,本赛季中超共有8位黄皮肤黑头发的东亚外援加入到各支球队。这是亚足联最乐于看到的,他们希望用亚冠比赛中的“3+1”政策来加强亚洲国家问的球员流动。
亚冠“3+1”政策推出后,日韩中澳这四大亚洲职业联赛均把“+1”写进了本国联赛的外援使用规则中。由于澳超联赛要等到8月才开幕,球员转会还在进行当中,因此我们只能从已经结束了外援注册的中日韩三国联赛里找到特点。
在3月20日中超外援注册截止日结束后,中超俱乐部成了全亚洲“+1”政策最好的贯彻者。16家俱乐部一共注册了17位亚足联外援,只有广州医药和重庆力帆尚无动作。日本俱乐部力度稍小,18家J联赛球队共引进15位亚洲球员,有6家放弃使用此权利。韩国俱乐部的反应最冷淡,15支球队只有7队共引入8位亚洲外援。
从亚洲外援的所属足协上看,中超引进的球员分布为澳大利亚6人、韩国6人、乌兹别克斯坦2人、黎巴嫩和中国香港、朝鲜各1人;J联赛共引进11名韩国外援,还有3人来自朝鲜,1人来自澳大利亚;K联赛则是3名澳大利亚外援,2名中国和日本外援,1名朝鲜外援。
三国联赛所引进的亚洲外援在位置上也有各自的特点。J联赛偏爱前场球员,共引入7名前锋和6名中场;中超引进的除了5名前锋外,另12人基本都是后腰或者后卫;K联赛的8位亚洲外援只有1人是前锋。
中超球队的亚洲外援在分布上也有一个有趣的特点,那就是卫冕冠军山东鲁能特立独行引入黎巴嫩外援。上赛季的第二到第六位则走的是澳洲外援路线。上赛季的中游球队几乎都配备了韩国外援,保级队和升班马则走了乌兹别克斯坦和朝鲜外援的路线。
我们需要这么多“+1”吗?
在中超开战前,漫长的CBA常规赛刚刚落幕。此时此刻,已经很少有人再能想起,CBA本赛季也曾有过一条史上首创的外援“2+1”政策,即上赛季的后4名与本赛季的两支升班马可以同时出场3名外援,但第3外援必须是亚洲球员。此计划在酝酿时,曾经受到过大多数俱乐部的反对,因为如果外援能上3个将极大影响本土年轻球员的发展。不过真等到联赛开打后,人们才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整个赛季下来,也只有山西队引来过l位哈萨克斯坦外援。此君除了身体粗壮外能力极为差劲,场均只能拿下两三分。于是常规赛还没结束,山西队便与他解除了合同。
中国男篮独步亚洲已经几十年,所以即便是亚洲其他国家的顶级球员在这里恐怕都很难立足。而中国足球在亚洲已经落入二流甚至三流,对于亚洲外援的门槛并不算高,俱乐部选择的范围很大。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俱乐部在亚洲球员的引进方面缺乏主动权,而真正够水准的亚洲外援也对中超联赛能够给出的待遇并不感冒。
本赛季亚冠开幕前,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争相用巨资引进澳大利亚球员的做法刺激了其他中超俱乐部对于第五外援的投入。任何俱乐部都不愿意在外援的出场人数方面吃亏。而在各队锋线已经基本确定由欧美外援把持的情况下,中后场成了亚洲外援仅有的生存空间。加之各俱乐部已经将引进外援的重头资金投向了前场,因此给予亚洲球员的资金预算并不宽裕,球员水平自然也不会很高。而且这些亚洲外援挤占的往往是球队过去由本土小将把持的位置,虽然他们目前的水平可能更高一些,但却阻碍了球队新星的发展。
中国顶级联赛的历史上从未走出一位获得过成功的亚洲球员,真正掀起过波澜的亚洲人也只是当年在甲B联赛里的朝鲜三剑客。如果说升班马江苏和失血严重的深圳引进乌兹别克斯坦国脚巩固防线属明智之举的话,部分中超球队签下过去一两年根本没踢过几场球的韩国外援就有些难以理解了。这里是中超赛场,一些资质普通的韩国球员怎么可能让对手有“恐”的感觉呢?
期待理性的采购
“+1”政策的出台,让整个亚洲变成一个大超市。中日韩三位买家推着购物车走进超市,等走出来的时候,囊中羞涩的韩国收获最少,但也不乏日本前国脚户田和幸、澳超队长诺思、前中国队长李玮锋以及让大连实德捶胸顿足的冯萧霆。日本的购物车也装的挺多,购入的几乎是一水的韩国现役国脚以及生于1987甚至1989年的韩国国奥和国青选手。最后出来的中国买家装了满满一车商品,但很多商品上都贴着“削价处理”的标签。
昔日的韩国足坛第一偶像安贞焕加盟大连,并不意味着中国联赛的诱惑力有多大,只能证明效力于亚洲一流联赛的球员只是把中超当成收容所而已。
33岁的安贞焕是典型的K联赛过气球员,自2007年重返韩国以来平均10场联赛才能进1球的效率就很能说明问题。2008赛季结束后,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各家K联赛俱乐部普遍对这位过气的高薪老将不感兴趣。安贞焕的原东家釜山偶像倒是向他开出了一份新合同,但薪水被大幅削减,自然遭到安贞焕的拒绝。后来安贞焕试图加盟美国大联盟,但对方负担不起他的薪水,而且不愿为他动用专门为球星而设的薪水特别条款。屡屡碰壁后,安贞焕才高价来到了中超,据经纪人介绍说,合同中还有一个特别条款,即一旦有其他国家的俱乐部向安贞焕开出合同,大连方面需无条件放人。
中超四强向安塔尔以及几位澳洲球员用足了银弹,让球员本人和所在俱乐部都难以拒绝。但其他中超俱乐部在引进亚洲外援时就有些盲目了。比如本赛季签约中超的6位韩国外援当中有4位去年几乎没踢过正式比赛,已经属于韩国足坛的失业者,仅通过几场练习赛就与其签约实在冒险。
有人曾生动地把亚洲四大职业联赛统称为“杰克联赛”,即J-A-C-K(四联赛各自简称的第一个字母)。但这些联赛对于亚洲球员的诱惑力排序应该是J-K-C-A。那些有意海外淘金的亚洲球员必然先将J联赛定为首选。在J联赛和K联赛注册截止后,再去中国联赛碰碰运气。如果继续失业,才考虑加盟直到夏天才开踢的澳大利亚A联赛。而大多数中国俱乐部在引进亚洲外援时还无法做到主动出击,依然只能等着经纪人来推销或是球员上门试训。
2009赛季只是“+l政策”的元年,包括球员、俱乐部甚至经纪人都还没什么经验。等到2010年时,中超俱乐部也该学聪明点。像JKA联赛每赛季结束后都会出现大量合同到期的主力球员,中超俱乐部完全可以趁机出手免费签下。而不是等这些国家的转会市场只剩下无人问津的失业球员后才匆匆介入,那样只会签下一堆堆食之无肉的亚洲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