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两个词来概括马加特的性格,那么一定是“精明”和“强硬”。球员时代,马加特是一位脚法细腻、体能充沛的球员,而且头脑一点都不笨,他和现任妻子都对经济学很感兴趣。上赛季,他成为德甲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联赛冠军的主教练兼经理,可谓球场与商场双丰收。他不曾留恋教练生涯的任何一站,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作出更好的选择。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非常自律,并会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身边的人。
从阿沙芬堡到汉堡
今年56岁的马加特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和他的童年生活经历有关。马加特的父亲是一位出生在波多黎各的美国大兵,他在马加特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妻儿。马加特从小便和母亲一起在巴伐利亚州的阿沙芬堡生活。直到15岁的时候,马加特才和父亲重新取得联系,先是通信,然后终于见面。
马加特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美国大兵坚韧强硬的性格,但他也懂得变通和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父亲,马加特没有怨恨,反而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特殊的家庭经历,他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而不可能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从几年前开始,马加特还坚持每年去波多黎各度假,让父亲也享受天伦之乐。由于从前母亲整天在外辛苦奔波,马加特从小就学会自立和支配自己的时间。
目标明确是马加特自小便有的特点,小时候他总在上学路上憧憬日后的生活,并因此错过公车而不得不跑回学校。在一路飞奔的过程中,他还不忘想像自己是在代表国家参加长跑比赛,并最终获得金牌。马加特曾在阿沙芬堡1860俱乐部接受了8年的青训,然后转投同城对手、规模更大的阿沙芬堡维多利亚。效力了两年后,马加特跳到了德乙球队萨尔布吕肯,为亮相德甲做好了充分准备。1976-77赛季,23岁的马加特终于踢上顶级联赛。别看他起步较晚,第一个赛季他便作为汉堡主力赢得欧洲优胜者杯,并在1977年4月首次入选国家队。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汉堡是欧洲一流强队,俱乐部主席是大名鼎鼎的内策尔,执掌教鞭的是奥地利名帅哈佩尔,而阵中不但有马加特、赫鲁贝施这样的本土国脚,还有像基冈这样的国外巨星助阵,甚至连贝肯鲍尔从美国淘金回来时,都因为和拜仁赌气,而选择在汉堡度过德甲生涯的最后两年。马加特就是在这样一支球队效力了10个赛季。
马加特在汉堡中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德甲冠军和亚军各3次的成绩对马加特来说或许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1983年冠军杯决赛上,他在开场后仅9分钟便绝杀尤文图斯,将汉堡首次送上冠军宝座,这份经历便足以让任何一名球员羡慕。在国家队里,马加特也经历了1980年欧洲杯的抡元,以及1982和1986年世界杯的两度屈居亚军。
马加特在退役后没有急于从教,而是首先在汉堡和乌丁根两家俱乐部担任经理,积攒管理经验,这再次体现出其精明的一面。马加特执教起点较低,但经历了斯图加特、拜仁和沃尔夫斯堡三站的洗礼后,他已经步入了执教的成熟期。
“魔鬼教练”的真面目
上赛季沃尔夫斯堡的异军突起,彻底颠覆了马加特在记者和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过去说到马加特,首先想到的是救火队员、魔鬼教练和目中无人;提到他在拜仁的成就,会认为他是沾了巴拉克的光;听到他梦想执教皇马巴萨的豪言,又会笑话他不自量力。
如今的改变,并不是因为成王败寇,而是因为在沃尔夫斯堡两年的工作,更能体现出马加特真实的一面。马加特向人们证明,他的成功是可以不依赖于拜仁这座大靠山,不依赖于巴拉克这样的超级球星。在和马加特通电话和面对面采访的时候,记者会惊讶地发现,原来“魔鬼教练”比绝大多数同行更容易接触,更和蔼坦率。
马加特以高强度训练和独裁著称,但这都是为了服从竞技目标。球员们不敢发作,因为马加特总是身先士卒。马加特在1982年动了唯一一次手术后就戒了烟,只有度假或庆祝夺冠时,他才会享受葡萄酒和啤酒,如此自律让大部分球员都自愧弗如。也许你能看到马加特在酒吧点了一杯,但这很有可能是无酒精啤酒。马加特最喜欢的安静生活,是喝着茶下国际象棋。
选择足球氛围更加疯狂,比沃尔夫斯堡更渴望成功的沙尔克04,对马加特来说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机遇。如果他能彻底改造这样一支51年来未尝联赛冠军滋味的“准豪门”,那么马加特重入豪门将不再是奢望。而且对于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马加特来说,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冲击顶峰的机会。